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以中国形象为底色,中国形象由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来支撑。 近日,一家美国公司和一家德国公司联合发布了一份“劳动力竞争精神”国别报告,中国员工被冠以“最勤劳”的称号。引人注目的是,该调查衡量员工勤劳与否的标准不仅包括劳动时间与强度,还包括工作中所展现的创新能力。 全球8000多名受访者将中国劳动者推上“勤劳榜”首位,或许与部分受访者的个性化体验有关,但显然也有中国快速发展的大背景。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媒体在探寻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深层原因时,将视线投向中国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气质。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骄人成绩给世界带来希望,勤劳坚韧的“中国工人”曾被美国《时代》周刊列为年度人物。这一切,不由得让人联想到英国历史学家弗格森的著名论断:工作伦理也是解码文明兴替奥秘的一把钥匙。 在前面提到的这份“勤劳榜”上,德国和美国分列第二、第三名,这样的排名绝非偶然。读一读世界各国的成长史,都有历史文化、民族性格的支撑,包含了几代人奋斗不息的非凡历程。德国人崇尚实干、苦干和勤俭,很少有人相信生活中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美国是个年轻的国家,执着与奋斗的基因为其步入成长轨道提供了内生动力。 随着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日益改善。但是,一旦丢掉了昔日成功所倚仗的勤劳品质,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就将大打折扣。经济转型这一时代课题,让劳动力素质的内涵更加丰富。对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城市来说,激发劳动者创新意识都十分重要。 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曾以美国两座城市的兴衰为例,阐释劳动力素质对于现代经济的重要性。西雅图曾是“波音”的城市,就像底特律被“通用”统治一样。所不同的是,西雅图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受过良好教育,有能力快速适应经济转型;底特律为数众多的汽车业工人素质相对较低,人才储备不足制约了这座城市的转型,国际金融危机甚至将其推入破产境地。 为提高劳动力素质,世界各国都在绞尽脑汁。韩国政府宣布,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并着手开发以讨论和项目为主的“合作式学习”模式。奥地利《2025教育报告》则强调,必须加强对中、低端劳动力的培养与再培训。发展中国家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尤其需要在激发劳动者创新能力方面下真功夫、苦功夫。美国公司和德国公司的调查将创新能力纳入勤劳指数,也体现了这样一种关照。 当勤劳成为一个民族的生存方式,当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成为一个国家的鲜明特色,这样一个民族必将迎来伟大的复兴,这样一个国家注定拥有光明的未来。 |
相关阅读:
- [ 12-08]媒体盘点九大关键词 折射2013年民生改革新亮点
- [ 11-30]海峡两岸药学名师高徒共聚金陵话创新
- [ 11-12]习近平圈点经济关键词:改革、转型、创新、民生
- [ 10-21]评论:加强版限娱令促进节目创新
- [ 10-09]21部委合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支持政策陆续出台
- [ 08-30]习近平:尽最大力气用好人才
- [ 08-30]习近平:技术和粮食一样要端自己的饭碗
- [ 05-29]“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全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