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7万字152本 山西七旬老人耗时八年手抄四大名著
2019-03-20 16:18: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静 吴静 |
山西七旬老人耗八年手抄四大名著成为当地名人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晋城3月17日电 题:367万字152本山西七旬老人耗时八年手抄四大名著 作者 范丽芳 李斯瑾 楷体小字367万个,手抄书152本,手工装帧后按顺序整齐摞在箱子里,箱子堆起来,占了张喜才卧室的四分之一,这些被他视为“镇宅之宝”的《红楼梦》《水浒传》等四大名著手抄本,是其耗时八年完成的作品。 张喜才希望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可以影响年轻一代,去触碰笔墨纸砚,寻根传统文化。 范丽芳 摄 在印刷业发达的今天,张喜才此举让他成了名人,但这并非他的初衷,“决定抄写,只是觉得智能化时代,书法、四大名著这些中华传统文化正在远离我们,想为此做点什么”。 买纸、裁剪、打格、书写,每一步他都亲自完成,就连封皮也是张喜才用废旧档案袋裁剪后涂了颜色做成的。 范丽芳 摄 今年76岁的张喜才是山西省高平市丝织印染厂的退休职工,年轻时当过兵,唱过戏,平常不喜吸烟、不好喝酒、不爱打麻将,喜欢写写字,唱唱曲儿,练练太极剑,文艺范儿十足。张喜才告诉记者,因家境贫困,他只上到小学四年级,但自小受长辈影响,酷爱写字,尤其喜爱毛笔字,一有时间就临摹名家书法,细细揣摩,慢慢钻研,无师自通。 一天抄写十几页,抄完一本后手工装帧。 范丽芳 摄 张喜才还是高平市第一个写地书的人。“以前人们对地书还不太接受,风言风语,后来我写了首打油诗鼓励自己,‘本人无才有胆量,每天广场敢亮相;以水代墨写地书,椽笔水书伴晨光;坚持书写二十载,预防痴呆身体棒;活出自我图快乐,何俱他人论短长’。” 楷体小字367万个,手抄书152本,手工装帧后按顺序整齐摞在箱子里。 范丽芳 摄 爱好书法的张喜才慢慢意识到,随着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身边人很少再用笔写字,用毛笔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反而国外练书法的人越来越多。2011年,张喜才决定手抄四大名著。 张喜才还是高平市第一个写地书的人。20多年间,张喜才还练就了左手写反体字的技艺,写字工具为拖把等一切可以被利用的东西。 范丽芳 摄 买纸、裁剪、打格、书写,每一步他都亲自完成。一天抄写十几页,抄完一本后手工装帧,就连封皮也是张喜才用废旧档案袋裁剪后涂了颜色做成的。其过程的艰辛超过张喜才的预期:毛笔用坏了100多支,因身体原因,装帧工具从锥子变成电钻,甚至一度因病中断抄写。 张喜才将写好的《曾国藩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贴在卷轴上,全部展开长达25米。 范丽芳 摄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话百岁”,张喜才常用书桌上压着的座右铭鼓励自己。身边书法爱好者见他如此,也想效仿,但大多半途而废。“既是写字,又是写毅力”,张喜才认为,这些摞起来3米多高的手抄本,便是其毅力的体现。 篮球比分直播:4月23日,抄完四大名著后,张喜才接着抄写了《道德经》《千字文》等,他还将写好的《曾国藩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贴在空白卷轴上,全部展开长达25米。 火炉内胆被刷上油漆,再用毛笔写上《弟子规》,加以简单的花边装饰,“书画筒”古朴气韵尽显。 李斯瑾 摄 除了这些,记者看到,张喜才家里的客厅墙壁上,四处都挂着他的书法作品,书柜里堆满了与书法相关的书籍,就连火炉内胆,也被他刷上油漆,再用毛笔写上《弟子规》,加以简单的花边装饰,“书画筒”古朴气韵尽显。 “我们知道老人抄写这个之后都对他钦佩不已,非常有毅力。”高平市民俗协会会长苏香平说,许多社会团体和协会经常要求来此参观。张喜才的作品也常被拿到当地学校展览,鼓励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学习老人的毅力。 胸中有丘壑,字里藏深意。张喜才说,书法是瞬间的艺术,却是一生的功夫,他希望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可以影响年轻一代,去触碰笔墨纸砚,寻根传统文化。(完)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