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生活里,藏着百姓的欢喜
2020-07-05 16:02:13?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刘平安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张雪瑜 6月20日晚,在苏州大学工作的丁姗和几位好友相约,带着孩子们去沧浪亭观看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天下着小雨,我感觉园林和昆曲特别配。不需要额外的场景代入,音乐起,情节徐徐展开,让我们走进了几百年前沈复和芸娘的情感世界。”丁姗告诉记者,正上小学六年级的女儿陈诠之还在演出前参加了主办方安排的书法活动,小女孩认真写下了“姑苏”二字,得到了一碗绿豆汤的奖励。 这是苏州人的日常生活片段,充满了文化气息。几经历史更迭,苏州文化浸润到苏州人的骨子里,顺着疏密有致、纵横交错的根脉细细往内探求,苏式生活,园林、美食、趣玩,都是苏州人由内而外溢出来的对生活的热爱,带来了不事张扬的欢喜。 江南小剧场里,有看不完的姑苏风景 “昆曲《浮生六记》园林版选择在故事发生地之一、苏州最古老的园林沧浪亭演出,实现了昆曲艺术与园林景观的有机结合。以月夜和园林为豪华布景,在沧浪亭内‘复刻’了一个属于沈复和芸娘的世界,观众走进沧浪亭就走进了他们的生活,一边聆听昆曲的唯美曲调,一边领略园林的诗意之美,一步入梦。”昆曲《浮生六记》总制作人、游园版导演萧雁介绍,“和‘沈复’‘芸娘’一起一站式体验苏州两大文化瑰宝,这种形式也受到了各年龄段观众的欢迎。自篮球比分直播:七夕(8月17日)首演以来,演出已经超过了120场。” 为了打造更好的艺术体验,《浮生六记》园林版每次演出将人数控制在40人以内,这也导致部分观众“排不上队”“买不到票”,但是这种情况很快将有所改变。萧雁介绍:“今年,我们还将陆续推出舞台版、游园版、游船版等不同版本,让更多的苏州市民以及慕名而来的游客获得别样的艺术享受。” “看到那些在雨中赶来游园看戏的年轻人,让人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如今在我们这个时代,可选择的娱乐实在有太多,有人跑去古典园林看一场昆曲,表明不只是抱着娱乐的目的。”与丁姗一同观剧的朋友高晴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苏州深挖江南文化特色,将优雅、恬静、精美的苏式生活延伸到舞台作品,全力打造小剧场戏剧排练、演出、交流的平台——“江南小剧场”。 因地制宜、古今穿梭,将剧中的人物、情节与周边实景融为一体,是“江南小剧场”鲜明的发展走向。围绕观前街、平江路、山塘街等文旅片区,串联起园林、庭院、街巷、剧场等文化载体,苏州以“客户思维”为导向,推出一批高质量演出项目,吸引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体验醇正的江南韵味。 在平江路,《声入姑苏·平江》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观众戴上耳机,在声音的指引下,从状元博物馆出发到相门古城墙,其中会经过园林、博物馆,穿越10多条古巷,途经800多户姑苏人家。观众即演员,用心倾听“姑苏声音”,开启古城人文之旅。 日前,最新编排的沉浸式喜剧《金榜题名时》在苏州状元博物馆精彩呈现。区别于其他实景版演出,《金榜题名时》分为主线情节与支线情节,观众选择不同的腰牌,便会被带往不同的路线,甚至可以随意走动。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随时可能把观众拽到剧情里进行互动交流。 “‘江南小剧场’通过传统加现代、跨界融合、实景演出等多种艺术形式赋予夜经济文化内涵,打造‘苏州味,国际范’的姑苏之夜。”苏州市文广旅局艺术处处长冷建国介绍,“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推出更多的精彩剧目,以小姑苏带动大苏州,打造百戏之城。” 搭上“流动博物馆”的巴士,一起四“展”联“弹” 6月11日早上9点,一群苏州市民搭上“流动的博物馆”巴士,开启了充满惊喜的“博物馆之旅”。苏州博物馆很贴心地安排了讲解员陪同,介绍馆中蕴藏着的2500年古城历史。逛完苏州博物馆,他们登上了定制的旅行大巴。 市民马丽对大巴里的上午茶印象深刻。以苏州明清“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为主题的花茶茶包,绿茶清冽,红茶醇厚,配上苏州博物馆的秘色瓷莲花碗曲奇饼干,再辅以特色蜜饯果脯与坚果小食。“怎么吃都不够。”马丽笑着告诉记者。 在美食与美景的陪伴下,马丽抵达下一站——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打卡传说中的网红博物馆,触摸苏州历经数百年烟火不熄的工匠精神,临近正午,继续返回车上享用苏式午餐。 咦!这黑乎乎的,是臭豆腐吗?经工作人员介绍,大家才明白,这是经过特殊设计的、贴合御窑金砖博物馆特色的金砖糕,引得在场食客一阵惊叹,各种巧思创意在苏式饮食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午后,博物馆之旅继续。马丽先逛苏州丝绸博物馆,感受从上古到现代的丝路变迁,触摸中国五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坐上三轮车前往苏州戏曲博物馆,聆听昆曲的流丽婉转。 “一天内,感受领略了姑苏城2500年的精华。”马丽大呼“值得”,“暑假一定要带孩子再来感受这趟博物馆体验之旅。” 5月初,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推出历时3个月的“苏州文博活动季、遗产城市嘉年华”。除了首次推出苏州好行“流动的博物馆”专线外,苏州博物馆新馆推出了“江南佳丽馆藏仕女画”特展和“金毛狮 一张皮”梁缨个展,还与苏州交响乐团共同策划了“聆听苏博”弦乐四重奏现场演出。苏州丝绸博物馆举办“丝博之夜——共鉴华裾之美”活动,以走秀的形式,展示汉、唐、宋、明四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服饰,让观众在丝绸博物馆的主题空间近距离观赏感受多元的服饰文化。 为方便游客参观,“一城百馆、博物苏州”博物馆城游小程序也在苏州博物馆举行的“画语·夜苏博”夜间开放活动上正式启动上线,主要为游客参观博物馆提供了地图查询、导览导赏、藏品介绍、预约服务等功能。 徜徉巴城老街,感受“昆曲小镇”的独特魅力 初夏夜,清风拂面,光影绰约。6月24日,“夜宴巴城——端午”主题活动在昆山巴城老街启幕。市民们走出家门,打卡巴城老街,与家人共度夜宴时光。特色集市集文创产品、非遗传统、生活美物、美食餐饮于一体,手工体验房可以体验昆曲的头饰制作,年代照相馆可以一秒穿越时光,昆曲元素散布在老街的每一个角落。老街廊桥下,昆曲《游园》和评弹《水墨巴城》《渔舟唱晚》等节目轮番上演。 漫步老街,来到俞玖林昆曲工作室,庭院实景版《牡丹亭游园惊梦》首次开演。笛声响起,回廊灯亮,整个场景柔美细腻,委婉缠绵。在几步之遥的“一旦有戏”顾卫英昆曲工作室,昆曲演员沈钰委正在教孩子们唱昆曲,孩子们一招一式学得十分认真。一位家长告诉记者:“昆曲词美、舞美、曲美,可以说是大美大雅,孩子们沉浸在老街浓浓的端午节日气氛中,领略昆曲和端午两种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浸润式文化体验教育活动。” 位于阳澄湖畔的昆山市巴城镇,是“百戏之祖”昆曲的源头,也是文化和旅游部评定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昆曲)之乡。巴城镇党委委员周晓佳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巴城镇以巴城老街为核心重点打造融历史文化展示、昆曲文化传承、传统技艺保护、名人文化集聚为一体的昆曲小镇特色街区,传承发扬大美昆曲。 巴城老街陆续入驻了杨守松工作室、朱晞古琴工作室、陈东宝笛馆、倪小舟竹刻馆、昆北民歌馆等文化名人工作室,这些工作室让人流连驻足。杨守松是《昆山之路》和《大美昆曲》的作者,这位出生在江苏盐城的老先生对昆山用情至深。在工作室里,他和记者有谈不完的“昆山故事”:三十多年前,吴克铨带领昆山人自费建起昆山开发区;这些年昆曲在发源地得到了悉心呵护……叙述之中,令人着迷。 梅雨季节,栀子花飘香。姑苏城内外,散发着迷人的文化气息。一位每年都来苏州打卡的游客告诉记者:“苏式生活,让人陶醉。我很羡慕苏州的老百姓,把生活过成了一首诗。”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