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说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释放内需潜力
2020-05-07 15:52:08??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李雅兰 李雅兰 |
当前,我国境内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正有序推进,疫情防控转向常态化。但同时,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国内个别地区出现聚集性疫情,新冠肺炎疫情还有很大不确定性。在此形势下,既要看到疫情防控带来的积极变化,加快恢复经济社会运行秩序,也要持续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切不可掉以轻心。 疫情防控这根弦必须时刻绷紧 没有比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更重要的事情,疫情防控这根弦必须时刻绷紧,决不能前功尽弃。唯有不断巩固防控战果,才能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 当前,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常态化疫情防控还需保持足够的定力。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既不能缩手缩脚不敢做事,也不能放松警惕抱有侥幸心理。 “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促进 经济社会运转正常“动起来”,才有生机,才有希望。因此,疫情防控要为各项经济活动有效开展创造条件、提供方便。不仅要把前一阶段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作为长效机制延续下去,还要不断适应新情况新变化,科学研判当前形势,做到视野上更开阔、思路上更灵活、用力上更充分、措施上更精准。 同时,经济活动也应借助科技手段和成熟经验,尽可能以有利于疫情防控的形式进行,如灵活复工、错峰出行、在线服务等。疫情防控与众多产业联系紧密,其中一些产业直接与疫情防控相关,还有一些产业则是疫情防控的支撑与保障。因此,完全可以在提高疫情防控能力的同时推动整体经济社会发展。 消费旺了,经济才会是一池活水 提振消费需求,是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疫情期间,在传统零售业生存堪忧的同时,许多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展现出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不断出台一系列举措,激活新型消费潜力。深圳市发起“微视鲜粉节”助力企业拓宽电商销售渠道,杭州市武林商圈开启“云购武林”活动,全国100多位县长、市长走进直播间为当地产品“代言”……这些充分展示了数字经济强大的抗冲击能力和发展韧性。“五一”小长假期间,民众“买买买”热情再次释放,全国接待国内游客总人数达1.15亿人次,全国29个省份消费金额完成了同比增长,上海“五五购物节”18小时12分钟支付总额破百亿元……消费市场密集交出了喜人的成绩单。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消费旺了,经济才会是一池活水。疫情冲击之下,新消费模式的出现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基本需要,为生活带来便利,促进国内消费市场潜力释放,也为整个社会提供了新型工作岗位,起到了稳就业的作用。同时,消费习惯的改变将促使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更加迅速。新模式极大地激发了企业活力,中小微企业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直播带货等新供给方式不断提升供给效率、优化供应链。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是我国特有的优势。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全球最大,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如果能将国内的需求充分激发和释放出来,我国经济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将会得到很大改善。 当然,让百姓敢于消费、放心消费,不仅要抓紧落实各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还要有针对性地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要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促进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让群众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积极消费。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升级需要,适应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趋势,着力提高消费品有效供给的能力和水平。 疫情之下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考验的是智慧、方略和定力。只要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坚定发展信心,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一定能克服疫情影响,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