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脱贫攻坚】发挥中国制度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优势与效能
2020-04-26 15:57:29? ?来源:人民论坛网 责任编辑:李雅兰 李雅兰 |
摆脱贫困是普遍性愿望,完成脱贫是现实性议题。中国四十年的扶贫实践,为消除绝对贫困、缩小相对贫困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在扶贫脱贫的历程中,中国的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也在不断的改革、完善和发展,不断增强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能力的基础上,贫困治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制定了可靠的治理方案,确保了高效的实践效能。 贫困治理的顶层设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我国贫困分布、扶贫进展和脱贫困境,将贫困治理的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方案。坚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角度和宏观视角,对精准扶贫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进行统筹规划,通过科学的理念阐释、政策制定、方略确立,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整合,以快捷地实现脱贫目标。 一是脱贫理论的科学阐释。精准脱贫理论为治理贫困提供实践指南。脱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农民的共同富裕问题。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将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思想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紧密结合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新发展理念,并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尤其是精准扶贫思想为高效推进扶贫、科学消除贫困提供了行动指南。 二是脱贫方针政策的确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制定了精准扶贫的时间表、描绘了精准扶贫的路线图。将精准扶贫的目标设定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一方面,严把精准扶贫的标准,强调精准脱贫致力于实质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另一方面,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立足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因时因地提出不同的脱贫策略和政策。 三是脱贫方略的系统制定。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贫困状况不尽相同,为此要进行针对性策略制定。同时,贫困问题涉及广泛,要进行脱贫方略的系统制定。2015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了多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专题会议,并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为按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进行了全程跟踪、系统研究和全面指导。通过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避免了拖延病,也避免了急躁症。 脱贫攻坚的制度安排 实现全面脱贫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为实现脱贫攻坚的有序推进,将扶贫脱贫任务嵌入到了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之中,并进行了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定。 一是坚持党对脱贫工作领导,发挥党的领导制度优势。坚持党的领导是脱贫攻坚进展顺利的政治保障,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主心骨”“定盘星”和“压舱石”。不仅增强了基层干部的贫困识别、精准帮扶能力,而且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夯实了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是形成资源的协同化整合,发挥资源调配统合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及时化解消极因素,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推动资源跨域性流动、政策针对性倾斜,重点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落实对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 三是实现治理人才高效配置,发挥人才资源融合优势。打赢脱贫攻坚战,尤其要注重治理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的合理配置和科学使用。精准扶贫的有序推进,不仅需要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战略、有利的政策,而且需要得力的人才、坚决的执行。充分运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作“点对点”的机制和优势,通过扶贫干部和扶贫专家的高效化配置,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贫困治理能力,加快脱贫进程。 精准脱贫的战略实施 贫困治理的顶层设计为脱贫攻坚进行了整体布局,脱贫攻坚的制度安排为摆脱贫困提供了制度载体,精准脱贫的战略实施为治理贫困提供了现实机制。 一是实行精准识别,提升扶贫科学性。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不仅做到了“六个精准”,即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而且强调“扶上马送一程”,将返贫和致贫人口纳入帮扶,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并提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制定针对性政策。 二是坚定扶贫定力,增强扶贫接续性。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加大贫困残疾人康复工程、特殊教育、技能培训、托养服务实施力度。同时,不断强调坚定扶贫定力、确保按期完成脱贫任务。反复强调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三是巩固脱贫成果,提升扶贫实效性。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高度警惕返贫风险,动态关注边缘人口,不断巩固扶贫脱贫成果。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接续实施精准帮扶,以期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相关阅读:
- [04-26] 人民日报评论员: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
- [04-26] 畅通经济循环 助力中小企业渡难关
- [04-26] 中医药参与卫生应急仍需畅通渠道
- [04-26] 人民日报评论员:同舟共济 众志成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